咸淳三年,正月初七。
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赴四川成都府城的四川承宣使文天祥终于抵达。
一路上文天祥没有耽误丝毫的时间,就连春节都没有停止赶路,在进入四川所辖的重庆府路之后,他开始变得紧张,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文天祥无法保证。
越是接近成都府城,越是有诸多的担忧萦绕在心头,在京城的壮怀激烈之心思,早就在赶路的过程之中消耗殆尽,文天祥不是不明白,他已经被当作刺头或者麻烦处置了,贾似道运用了借刀杀人的计谋,让他这个朝廷的麻烦前往四川自投罗网,而且还美其名曰是为了朝廷,这样的迷魂汤,文天祥当然是明白的。
一路上,文天祥也认真思索了,他提出的弹劾奏折,究竟有没有道理,时机是不是合适。
进入四川辖区的时候,文天祥是无所畏惧的,也是做好了一切准备的,他认为四川各级的官府,一定会立马扣押他这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四川承宣使,且将他押解到成都请功。
可惜文天祥的判断出现了重大的偏差,进入到四川之后,没有任何的官吏为难他,而且在进入各地的官驿之后,得到了与官职相符的接待。
大宋各地的官驿,几乎都是名存实亡,好多也就是挂名,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事情,可四川不一样,各地的官驿都是齐整的,也是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外地进入四川的官吏,凭着手中的圣旨或者敕书,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待,而且若是有重要的事宜,更是能够得到官驿的帮助,迅速将重要的事情办理完毕。
从京城到四川,文天祥走过了不少的地方。
在进入四川之前,文天祥看到了很多萧条的景象,尽管是春节期间,除开城池里面有春节的氛围,很多的村镇都是冷冷清清的,村镇的年轻人很少,老弱妇孺倒是大量的存在。
蒙古鞑子入侵两淮的时候,各级官府临时招募了诸多的年轻人,临时组成大军,抵抗蒙古鞑子的进攻,这些临时组建的年轻人,绝非是蒙古鞑子的对手,死伤惨重,不少的军队甚至是全军覆没。
四川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春节热闹的氛围,不仅仅是在城池之中存在,在村镇也是存在的。
百姓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喜欢刨根问底、带着书生气息的文天祥,甚至进入到百姓的家中,看见家家户户都有村粮、百姓舒心、满意目前生活的时候,其惊呆了。
这样的情形,正是文天祥一直都追求的目标。
宝佑六年和天庆元年的时候,蒙古鞑子大局入侵四川,导致了无数平民百姓的死亡,地方上的凋零,用千里无人烟的话语来形容四川,一点都不为过。
不足十年的时间,四川居然出现了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一边走,文天祥一边观察,经过了重庆府路、潼川府路等地,到处看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的,百姓都是稳定的。
渐渐的,文天祥的想法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发现自身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了,不了解四川的情形,不知道四川百姓的生活,却贸然的提出了弹劾奏折。
吴邵刚无疑是杰出的,接手一个千疮百孔的四川,却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力挽狂澜,让四川变得欣欣向荣,让四川成为了大宋王朝的一片乐土,如此的功勋,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却还遭遇到弹劾,若是天下正直之士明确其中的奥妙,他文天祥还不成为天下人的骂柄。
越是接近成都府城,文天祥的心情越是沉重。
看到成都府城的城墙,以及城墙上面悬挂的红色灯笼的时候,文天祥居然有了畏惧的情绪,他害怕自身的到来,会破坏四川稳定和谐的局面,也害怕云川制置使、太傅吴邵刚不会放过他,毕竟他已经在之前弹劾了吴邵刚的岳父李庭芝,让李庭芝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
进入到府城,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整个的城池都还在春节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很是热闹,进出城门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来到官驿,文天祥递上了朝廷的敕书,这是任命他为四川承宣使的敕书,皇上的圣旨,文天祥则是放在了行李之中,没有拿出来。
按照规矩来说,春节期间的休沐,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六,衙门正式开始署理政务的时间,也应该是正月十六。
官驿的驿丞看过敕书之后,安顿文天祥暂时住下来。
一个时辰之后,驿丞告诉文天祥,节度使衙门早就开始署理政务了,承宣使可以到节度使衙门去拜见节度使大人。
成都府城内没有专门的承宣使衙门,按照惯例来说,文天祥这个承宣使,要么就是在府衙署理公务,要么就是在节度使衙门署理政务。
严格说起来,承宣使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做,不管在什么地方署理公务,也就是解决了吃住等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