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张家口右翼前哨阵地前方十公里处,日军第2师团一支炮兵联队,集中60于门山炮,突然向前哨阵地展开炮击,瞬间打响了张家口地面作战的第一炮,猛烈地炮击地动山摇,前哨阵地迅速笼罩在烟尘中,猛烈地炮击持续了半个小时,尔后,日军第三旅团第9步兵联队在10辆坦克、1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潮水般的发动了进攻。
担任这一段防御的是独立师第一旅第一团。炮击刚一结束,该团长便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士兵们刚布置完,就听见了隆隆的马达声。第一团长叫张勇手,是一名老西北军,也是吉鸿昌的老部下。此人今年四十挂零,从军已经20多年。他大小战阵参加过上百次,可谓是经验丰富。张勇手曾在太原军校经过一年的培训,针对日本人的进攻特点,他已经非常谙熟。
张勇手拿着望远镜异常镇静的观察了一番,这时日军的坦克进入射程,开始零星开炮。张勇手拿起电话禀告:“报告旅座,日军炮击后,投入了10辆坦克、10辆装甲车,估计有一个联队士兵向我团阵地展开攻势。”电话那头传来旅长的声音:“记住,不要把所有兵力投入到一线阵地,要保留一定的反击兵力。”“旅座,我保留了一个营的兵力,随时进行反击作战,你就放心吧!”
日军的坦克进入500米的距离,已经进入枪弹的有效射程,可是己方并没有射击,原因是日军冲锋的士兵躲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突然只听一声巨响,只见打头的坦克触到了反坦克地雷,顿时这辆坦克被炸得翻了一个个。少顷,从坦克车里钻出来几名鼻青脸肿的乘员。日军官兵正在惊慌失措,突然侧面的一辆装甲车在后退时同样触到了地雷。
伴随一声猛烈的爆炸,这辆装甲车可算倒了血霉,只见装甲车被炸的飞了起来,其中有两只轮胎飞离抛向几十米远。装甲车薄薄的装甲四分五裂,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不难想象里面的人会成什么样子。日军士兵一通忙乎,从装甲车里很快抢救出几名乘员,遗憾的是全部见天照大神去了。日军坦克车停止了攻击,而暴怒的日军开始炮击,装甲车上的机枪开始扫射。
这款反坦克地雷,是于守礼根据穆亚平的构想,在五原地区经过三年的潜心研制,最后成型的一种专门对付坦克、车辆的触发式地雷。尤其是对付日军只有20吨的中型坦克,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装甲车和汽车碰到这款地雷,只能是四分五裂了。这款地雷其形状是圆形高10公分,大小和篮球差不多。这种反坦克地雷唯一不足的是,触发他爆炸需要足够的重量,因此人和马匹踩上去不会爆炸。
另外于守礼还开发了另一系列地雷,反步兵地雷。这种地雷只有巴掌大小,分触发式和磁铁式两种,磁铁式主要是对付日军的探雷器。这两款地雷爆炸威力并不大,爆炸时不至于让人立即毙命,但是这两款地雷里面灌满了钢珠,可以造成大面积伤残。穆亚平的想法是,战时让日军大面积伤残,增加日军后勤的负担,这样做的其用意就是,日后在长期作战中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效果。
狡猾的日军恼羞成怒,很快从后面又调来10门92步兵炮,10门平射炮,开始一顿狂轰滥炸。毕竟日军的弹着点不是很理想,团长张勇手没有让防守官兵进入坑道,而是就近躲进猫耳洞。每名防守士兵身旁都有一个形状像猫耳朵的小洞,此洞只能容纳一名士兵躲藏,旨在临时防止敌方的炮击。这是穆亚平根据后世对越作战中,老山前线的官兵为躲避越军的炮击而想出来的办法,据说效果很好。穆亚平采用这种办法,经过炮击实验确实效果显著。
此时,日军一边炮击,一边调上来工兵开始排雷,很快一名工兵探到了一枚反坦克地雷。其他工兵停止操作,接着上来一名工兵军官。只见他趴在地雷旁,小心翼翼挖尽地雷周边的积土,然后非常谨慎的把地雷起了出来。周围的工兵长出了一口气,他们争先恐后的开始探测起来。
突然一声爆炸,接着又一声爆炸,虽然爆炸的威力不是很大,只见两名工兵躺在地上发出怪叫,而他们手中的探测器被炸得七扭八歪。众官兵细看两名工兵脸部和手部血肉模糊,疼的嗷嗷爆叫在地上直打滚。这时上来几名卫生兵迅速把两名负伤的工兵抬了下去。一名担任冲锋的日军大队长无奈的一挥手,命令撤退。
张勇手放下望远镜兴奋说:“妈的!没有想到小小的地雷会有这么大作用,居然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我命令今天晚上继续布雷。”参谋长在旁边说:“团座,咱们先前布置的地雷损失不大,我看先不着急,师座让咱们坚守五天时间,我看咱们省着点用。”张勇手说:“你说得对,咱们应该精打细算。我判断今天一天日军不会发动进攻了。”话音刚落,突然天空传来啸音。张勇手意识到不好,这是日军的报复性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