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献的求救第一时间传到扬川、百临二城,两城统军主帅分别是李荣和陆鸿鸣全文阅读。
李荣身份不简单,他是莫国大将军李进的堂弟,不过其人还是很有些真才实学的,精通兵书战策,善于统军打仗,当初在宁国战场上立下过不少战功,很得邵方赏识。
陆鸿鸣则是文官出身,但他对兵书战策的研究比李荣还要通彻,加上才思敏捷,谈起兵法来口若悬河,即便是为帅多年的老将也比不过他。
在邵方眼中,李荣和陆鸿鸣皆属莫国出类拔萃的将领,由他二人镇守边防,他感觉也非常放心。
收到胡献的告急传书,李荣和陆鸿鸣都是大吃一惊,两人对于风军的大举入侵也多少有些意外。不过两人的选择却出奇的一致,皆未马上发兵援救下水镇,而是先坐观其变。
在陆鸿鸣看来,风军的入侵还属虚张声势,其目的就是象把己方攻入玉国的大军引回来。他不相信风军真的敢去攻下水镇。
而同样未出兵的李荣想的可和陆鸿鸣不一样,他是心存顾虑,李荣认为风军敢大张旗鼓的直取下水镇,必是早已做好准备,己方若是草率援救,很可能会中风军的奸计。
他特意派出大批的探子去观察风军的动向,另外还特意令人在扬川和下水镇之间查探,看有没有风国伏兵。
李荣不愧是名优秀的统帅,心思如丝。扬川到下水镇虽然才仅仅三百里,但路并不好走,多丘陵和山坳,很容易设伏,他在出兵援助下水之前已经防到风军可能用围点打援之计。
如果他碰上的是一般的对手,也许真会被他查出破绽,而这次他碰上的是平原军,伏兵的主将还是经验丰富的吴广。吴广在扬川和下水之间的中段设伏,伏兵距离官道甚远,而且还是分散开来,化整为零,另外吴广还派出小股的风军做暗哨,一旦发现莫国的探子,格杀勿论。
李荣派出的眼线有到吴广设伏的这一带探查,结果要么是毫无发现的无功而返,要么是莫名其妙的人间蒸发,到最后也没发现伏兵的影子。
可大批探子的失踪还是引起李荣的警觉,也让他更加坚定不能草率出兵。
且说以萧慕青为首的平原军第九、第十兵团,两个兵团才两万人,算上军团的后勤队等非战斗人员充其量也就三万人,但向下水镇推进时,队伍拉得极长,而且每个人都不闲着,基本人手一面大旗,背后插面小旗,因为旗帜多,人和人之间的间距即使拉开也不显得松散。若在远处观察,平原军的整支队伍绣带飘扬,军旗如林,浩浩荡荡连绵出十数里,阵容大得惊人。
这么一支队伍别说十万会让人相信,就算说十五万、二十万也会让人信服。
萧慕青就率领着这么一支徒有其表的‘大军’抵达下水镇。
距离下水镇还有五里远,萧慕青下令扎营,营盘坚不坚固他不管,但一定要大,如果看上去能容纳数十万人那就最好不过了。他一声令下,全军皆动,伐木的伐木,挖土的挖土,修建寨墙的修建寨墙,三万左右的风军有条不紊地搭建营寨。
平原军训练有素,行动也快速,只两个时辰,营寨已初见规模。将士们按照萧慕青的要求,不求质量,只求面积,把营寨扎的占地十数里,向里面看,营房一排排,营帐一列列,密密麻麻,好不壮观。在军营各处的空地,风军还支起许多的草人,并套上风军盔甲,若在远处观望,很难辨出真伪。
在扎营的同时,萧慕青率领着麾下的两位兵团长和十余名偏将以及数千的风军,把平原军的抛石机、破城弩统统搬运出来,在下水镇城外两里的地方列好阵势。
萧慕青坐在马上,举目向下水镇望了望,这座镇子和一小型的城邑相差不多,城墙也高,墙上站有密压压的莫军,莫国的旗帜插满城头。
观望片刻,萧慕青冷笑一声,侧回头,轻描淡写地问左右道:“谁愿打头阵,前去讨敌骂阵?”
他话音刚落,一位名叫高昌的偏将催马上前两步,拱手震声喝道:“上将军,末将愿往!”萧慕青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淡然说道:“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