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汉启三国 > 第五十二章 平叛之策(下)

第五十二章 平叛之策(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话若是放在旁人说还好,可由张让说出便显得如此怪异。

愿意无外乎其他,拥有实权的一州刺史立下战功后,反而‘升迁’成了仅供天子垂问的‘谏议大夫’,这种荒谬的事情大概也只有得罪了张让后才可能出现。

交州地处偏避,大底囊括秦时的岭南百越之地,地方虽大却是人口稀薄,且多为蛮族聚集故王化不至,常有反叛爆发,令朝廷头疼不已。中和三年时,交州再度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时有太尉段颎举荐朱儁有安邦之才,朝廷便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前往交州收拾烂摊子。

朱儁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捡选家兵,调发士众得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州。到州界后,朱儁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万余,一齐进逼大败叛军,终于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事后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本欲调往洛阳升迁为执金吾的,却因为为人刚直不愿意向张让行贿,故而被张让所恨,堂堂一州刺史竟明升暗降,成为了朝中虚职谏议大夫。朱儁怒极之下便称病不出,一连数年在洛阳城中销声匿迹。

只是张让却没想到天子刘宏记性倒是极佳,竟然一眼就认出这个当年军功显赫一时的朱儁,故连忙出言先答,防止有人借题发挥攻击自己。

朱儁听到天子垂问,神色有些复杂,犹豫了一会才低头说道;“臣这几年来身体抱恙,时常卧病在床,多为告假未参与朝会,所以陛下才会没见到微臣。“

刘宏自然不暇多想,只是点头,又面露关心道;“原来如此,那现在你身子可是好些?如今国家动荡,正是需要你这个会打仗的人来为朕分忧。“

朱儁闻言精神一奋,只是跪在地上激动的大声道;“陛下放心,廉颇七十尚不言老,臣今年不过三十有四,陛下只需一声令下,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宏拍掌叫好道;“好,爱卿真是一片赤胆忠心,朕心甚慰,快快平身。对了,刚刚何进说评判之策时你说有所异议,不妨说来听听。”

朱儁站起,先是向何进微微躬身道;“何大人所说的平叛三策,前两策臣深表赞同,唯有第三策臣微有异议,认为有所不妥。”

何进心中有所不悦,这三策皆是赵瀚献予他的平叛良策,他自认为已经天衣无缝,定能靠此应得天子的赞许,却不料朱儁竟当面驳他面子。脸上却装作大度的呵呵笑道;“这不过是我的一些浅显建议,朱大夫有何异议不妨说出,也好供陛下甄选良策。”

朱儁点头道;“遵命。”

“我以为何大人悉数调集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军精锐有所不妥,如今虽然匈奴、鲜卑、乌丸臣服于我大汉,西凉的羌族暂时也得以平定,但这些不过是胡族慑于我大汉的强盛军威,而并非内心归顺。我们一旦将这些边军的精锐调空,此四族必生贰心,若是举兵和黄巾叛军响应的话,则幽州、并州、凉州大势去也,如此岂不是旧乱未止,又添新乱。”

若是赵瀚在场,定会恍然大悟的拍掌叫好。这倒并不是他给何进献的策略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身为后世的他对这时代边关的胡族情况并不清楚。只记得汉末三国时匈奴、鲜卑、乌丸、西羌十分低调,并未趁中原大乱时入主中原,便习惯性的不将这四族放在心上,只意识到了黄巾军对汉室的威胁。而朱儁则不同,他是这个汉末少有的名将,又是在边荒之地当过刺史的人,对胡人问题见解何其独到犀利,这方面的见识远非赵瀚所能比的。

朱儁话中分析的合情合理,何进倒也无从反驳,只好反驳道;“难不成就放着这些边军精锐不用,坐视黄巾叛军坐大吗?”

刘宏原本也点头赞许的,待听到何进说起黄巾军之事也面露急色的问道朱儁,“何进说的正是,那当如是好?”

朱儁却摇了摇头道;“陛下和何大人误会在下了,我只是说有异议,并非不赞同调边军平叛之事,而是认为应该区别对待五部。依臣的看法,乌丸臣服大汉多年,素来温顺,又与鲜卑世代仇敌,所以护乌丸校尉宗员的五千精骑可用,其防区可以由度辽将军夏育接替;至于鲜卑,他们四族中最为强大,也向来与我大汉不睦,只因其头领檀石槐死后部族分裂,所以才不敢与我大汉相抗,若是鲜卑中郎将田晏所部一去,必然出兵劫掠边境,故而不可调动,相反还要严加防范。”

“匈奴与我大汉时代相攻,如今虽然势力大减,但也需提防他们趁机劫掠并州,所以臣以为匈奴中郎将张脩所部骑兵,只可以抽调一半交予宗校尉,由他带领南下和大军汇合平叛。至于西凉,可暂时放弃偏远些的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张掖居延属国,将这四郡国的大军和士民回撤武威金城二郡,调拨出大部精锐出并州功伐冀州,待日后得胜后再回军西凉。”

德阳殿上,只听见朱儁的铮铮之声贯彻入耳,无论是分析还是对策都是入情入理,令原本慌乱的群臣们渐渐找回了对汉军的信心。太尉袁隗和司空袁逢二人为世人的领袖,而朱儁亦属于士子,所以二人相视一眼,皆站出列齐声道;“朱大夫之极为有理,臣附议。”

见三公中已有二人表态,余者纷纷出列表示赞同。何进虽然心中有所不悦,却仍然站出附议。于是天子刘宏立刻下诏,调集护乌丸校尉宗员所部南下,取道并州与匈奴中郎将张脩所部会合待命。同时依照朱儁之言暂时放弃敦煌四郡国,迁护羌校尉董卓为并州刺史,征调西凉步骑万余由他统领前往并州回合宗员所部,等待洛阳平叛大军北上会合后再一并进军。

至于领军之人,在场大多数人皆一致推荐有领军经验的朱儁,于是天子便迁谏议大夫朱儁为右中郎将,北军五营扩充后由他带领前往并州回合董卓二部,前往冀州平叛。

(PS:这个时代的州刺史并非黄巾之后的州牧,刺史只有监察之权,如无诏令是无权干涉军政大权的。州刺史和郡守、中郎将、校尉、都尉、度辽将军等皆为平级,都是二千石官员,所以董卓从护羌校尉转任并州刺史是称为‘迁’不是‘升’。)

原本还愁云惨淡的朝堂顿时轻松了许多,被叛乱消息吓得慌乱了手脚的天子和大臣们此时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有了从边军和北军中抽调出的这数万精兵,再汇合地方上的守军,平定冀州之乱似乎并不是太难。

正当众人松了口气时,却听见宫门警钟大鸣,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齐齐变色。不过些许时间,就听见殿外有军士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高举着手中的信笺直入德阳殿中,跪在天子座下大声道:

“禀陛下,颖川太守邓禹急报。有太平道首领波才叛党聚众作乱,一日间已攻下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七城,贼众声势浩大,号称五十万大军,如今已经兵围阳翟日夜攻打,其他城池也危在旦夕。同时叛军势大,似有增援自从东面和南面而来,邓太守怀疑汝南和南阳陈国等地也有贼情。”

“什么。”刘宏惊愕的霍然站起,随即跌路龙座之上,目光慌乱无比的望着坐下诸大臣,惊慌失措的说道;“你们说,你们快说,如今该当如何。”

不待他人回话,一名身材欣长的中年文官已经站出,大声说道;“陛下,颖川素为朝廷要地有靠近洛阳所以驻军并不见少。如此都已大半失陷,臣恐怕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五州其他郡县也必会有太平道妖人作乱,如此一来叛乱已经不再局限于河北一地,我们必须重新布置兵力分配,全力绞贼平叛。”

“陛下无需惊慌,如今贼众势大无非是朝廷猝然无防的缘故,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基业又岂是这些蚁贼能够撼动的。他们即便再是势大人多也都是些拿惯了锄头的农民,如何能和我大汉的百战精锐相比。我们只需稳扎稳打,从容布置应对,定能平定黄巾军的叛乱。”

这番话让心神俱乱的刘宏稍稍镇静了一些,他顿了顿,抬头望着那名文官。

“你是何人””

“微臣侍中卢植。”卢植躬身毕恭毕敬的回道。

“哦,卢植,朕对你有些印象。”刘宏点了点头。“你可是有何好主意要先给朕?”

“臣以为如今天下动乱,群贼四起,朝廷必须要拿出完整的平叛方针方可平定叛乱。臣请陛下重设大将军一职,总理天下兵马之事。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攻杀黄巾叛军。”

“大将军……”刘宏面露疑虑之色,悄悄看看了何进一眼,只见他低着头一声不语,面色上也看不出欢喜之色,这才微微放心。想了半响,又面露迟疑的说道;“只是朕在窦武陈蕃谋反后曾经下过诏令,从此不再设大将军一职,如今若是重设,岂不是自食其言。”

刘宏所说的便是当年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私谋起兵清君侧,欲诛杀所有宦官,却因为消息走漏被宦官曹节反扑身死。刘宏在事后得知这二人私自起兵的计划后,顿时勃然大怒,又顾忌这大将军一职过于权重,便特意下诏从此不再设立此职,如今他说起的便是此事。

“臣以为不然。”太尉袁槐竟率先表态赞成,站出说道;“此一时彼一时,陛下当年怒极所下的诏令,而近日确实关系着社稷存亡,孰轻孰重,陛下岂能不知?”

“正如卢侍中所言,唯有朝廷重设大将军一职节度平叛事宜,方可让我汉军做到进退如一、相得益彰,而不至于各自为战、混乱不堪。臣举荐慎侯何进为大将军一职,慎侯身为国舅,位份尊崇,且在朝中素有贤名。更有剿灭洛阳太平道叛乱大功,若非慎侯及时发现,恐怕如今冀州之乱已经在洛阳城中上演了。”

见袁槐率先表态,司空袁逢、太仆杨彪,廷尉崔烈、司农邓盛、执金吾丁原、御史中丞韩馥等人纷纷站出齐声道:“臣等愿举荐慎侯为大将军。”

这些人都是士人中的核心,行动又不约而同,想来是早已商量好的。何进在一旁喜不自胜,倒是没想到袁槐他们竟然送给自己如此一份大礼,当真是心中感激无比。张让确实暗自恨得牙痒痒,他已经看出如今士子们已经摆明了打算准备依附何进来和自己对抗。不过即便知道也是无可奈何,受上次的事情牵连,如今天子对自己仍然是不冷不热,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缓过这阵。如今他是言行谨慎,只是用心为天子办事,不敢再如往日那般飞扬跋扈。

所以虽然有心阻扰何进上位,却又不便直接跳出,想了想只好作罢。

刘宏见何进竟然得到如此多的大臣拥戴,倒是有些意外。他原本也就对何进担任大将军有些属意,如今见叛乱愈演愈烈,若是处置不当到当真是有亡国的危险,便也顺着群臣的意思欣然点头道;“如今朕便准了,何进听命。”

何进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沉声躬身道;“臣在。”

“朕封你大将军一职,职掌统兵征战,节度天下兵马,位列三公之上,自卿以下皆拜。”

何进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颤着声音哽咽道;“臣遵命。”

一旁一直笑眼相看的太尉袁槐也上前恭贺道;“恭喜大将军。”说罢带领群臣先后向刘宏和何进拜道;“恭贺陛下,恭贺大将军。”

何进不敢受拜,忙转身回拜道;“何进不过是为天子分忧,今后之事还要多多仰仗各位,岂敢受礼。”

刘宏倒是颇为满意何进的谦逊姿态,便笑着说道;“大将军不必如此谦虚,还盼你能尽心尽责,为我大汉平定叛乱。”

何进振奋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望,待和诸位大人们商议后便拟出个平叛的章程出来,以供陛下定夺。”

刘宏欣然点头道:“朕拭目以待。”

“如今各地叛贼群起,我大汉又久未经历战事缺少将帅之才,各位爱卿心中可是有什么好的良将之才推荐给朕。”

“臣举荐侍中卢植,卢大人幼习兵法,文武双全,若用之为帅必不负众望。”

“好。”刘宏点头望向卢植,“卢植,你可愿意为朕分忧。”

卢植从容站出拜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愿意为陛下血溅沙场,马革裹尸。”

“好,朕心甚慰。”

“臣举荐北地太守皇甫嵩,皇甫嵩此人乃前朝名将皇甫归之侄,其叔父皇甫归在平叛西凉中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自小在他叔父身边长大,所以精通兵法,又习得弓马骑射,老臣敢以性命相保,此子绝对又安邦定国之才。”

说话的正是久未说话的司徒陈耽,素来慎行慎言的他这次倒是很是热情的举荐起了皇甫嵩,想来这个皇甫嵩当真是有大才。“

“好,立刻下令召皇甫嵩入京供命,即是将门虎子,朕自然会大大重用。”

陈耽微微颤颤的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老臣相信您定能重安社稷,还我大汉清平盛世。”

刘宏叹了口气,倒是没有多说,只是有些心灰意懒的挥了挥手道;“若是无事的话,各位爱卿便就此散去,待和大将军商定后再上奏于朕。若遇不决之事,一律大将军和陈司空定夺,朕一日未眠,身子有些乏了。”

“诺。”群臣轰然应声,便按照规矩分别依次退出大殿。刘宏也在张让的搀扶下退往寝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