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在吞噬了火蛟精元之后,方谨《四象封神诀》的修炼速度比以前要快了不少,而这里虽然在岩浆表面,可灵气却比外界更加充沛,只是这里的灵气比较爆烈,其中更含着一些地火之毒。
在这里修炼,吐纳天地灵气的同时也会将一丝地火之毒吸入体内,一般的修士在修炼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内的地火之毒便会急剧升高,产生中毒症状。不过方谨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一方面他身体内蕴含着炎蟒、火蛟两种妖兽的精血,另一方面,他体内的“沧海之泪”也能过滤掉这些毒素,甚至还能将其转化为火属性的精纯能量。
洞中无岁月,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十天,也许半月,方谨终于睁开眼睛,从修炼状态中清醒过来。
“修为精进了不少,培元丹的药效还是取到了一定的帮助。不过我手上储备的培元丹已经不多了,不知能不能支撑到修炼至凝身初境巅峰。”方谨这么想着,又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枚培元丹丢入口中。
以珍贵的丹药来辅助修炼,其速度自然不是传统修炼者能比的,但丹药支撑的修为灵力虚浮,比之那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修士来说实力肯定要差上不少。不过这些丹药在经过方谨体内的时候,全部都被“沧海之泪”给重新过滤凝合了一遍,再通过《四象封神诀》这门功法转化成修为,其效用比之正常修炼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些担心在方谨眼中全都不存在。
就这样,在这个小小的洞窟之中,方谨一呆就是一年时间。其间,他手中的培元丹早已消耗殆尽,当然培元丹对于自己的药效也已经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于是,在一年之中,他还是抽出了一些时间炼制出了“补元丹”。
当初从炼天殿出来,紫宸前辈给了他《炼天丹经》和《沧海药经》的一册,其中《炼天丹经》第一册里便记载了十八种丹方,其中人阶丹方十副,地阶五副,天阶三副。而这“补元丹”与“破障丹”和“培元丹”一样,都是人阶丹方,区别不同的是这“补元丹”乃是人阶上品丹药。
《炼天丹经》所讲述的内容不拘一格,并不将丹药拘泥于丹方之中,所谓天地日月皆可炼丹便是这种理念的最好诠释。
所以,在《炼天丹经》后面的几册里,便再也没有了具体的丹方,不过方谨只看过第一册,其他册还没有这个实力参阅。而第一册作为入门之篇,所记载的这十八种丹方在上古之时个个都是名震八方,在各自品阶之中也是极品一般的存在。
“补元丹”炼制工艺比“培元丹”和“破障丹”都要复杂,所需要的药材虽然不多,却个个都是极其罕见的存在。好在方谨现在改造灵药变废为宝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那些罕见的灵药被他或用数种灵药中和调配,或直接以药效相近的灵药改造而成。即使这样,也在消耗了大量灵药和精力之后才终于成功,这得益于当初宗门派他赶赴幽州前线所分配的大量灵药,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这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地下岩浆表面将丹药炼制成功。
有了第一次成功,那接下来的炼制便容易了许多。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他储备了不少“补元丹”直至身上的灵药消耗掉大半才停了下来。
这一年时间里,有了补元丹的帮助,他的修为精进得有些吓人,直至修炼到初境巅峰,卡在了瓶颈处这才作罢。
一年多的不懈修炼对于拥有两百年以上寿元的凝身境修仙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即使同为凝身初境也不乏动不动就闭关数年冲击瓶颈之人。可这些人身处的环境却是在自由无比的宗门或洞府之中,与如今方谨的处境有着天壤之别。
丁千秋曾经给他讲过一个故事,说凡俗之中有人犯罪坐牢,也有人将自己锁在屋中寒窗苦读,虽然同样失去自由,可犯罪坐牢之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越狱,而寒窗苦读者却依旧乐此不疲。这其中之区别便在于一个失去了自由,自由也离开了他,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失去了自由,可只要他愿意,跨出一步便能重获自由。所以,二者虽然都被关在屋中数年,但其心态却是截然不同的。
方谨现在便如同那个坐牢者,可不同的是,坐牢者总有可期的自由,但方谨眼前却只有绝望。
绝境之中,依旧能够保持如此心态,不得不说,他的内心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韧性,而这种韧性,也可称之为“道”
所谓道,自然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根本不是方谨如今的境界能够参悟的。虽然不能参悟,却并不妨碍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如今方谨已经从闭关修炼中醒来,他又花了一段时间凝练“噬魂印”和“紫滟剑阵”。
噬魂印关乎灵魂修为,而他的灵魂修为似乎也在随着修炼的精进而缓缓提高,可“紫滟剑阵”却更多地取决于境界。
虽然方谨此前已经破天荒地参悟了四十三种变化,并成功掌握其中的“五华绝阵”,但经过这一番凝练之后也才参悟至五十一种,离欧道子那八十九种变化的“犁天”还差了好大一截。
在参悟“紫滟剑阵”约摸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方谨突然感应到了一股强烈的波动从穹顶之上传了下来。
“莫非是天狼门终于要打开秘密通道尽头的那扇大门了?”方谨心中这么想着。
当初那名天狼门张姓弟子虽然没有将秘密通道背后的秘密说出来,不过方谨也似乎已经猜到了一个大概,只是他还不知道天狼门为了占据此地居然不惜纠集前线所有兵力,并且还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他只猜到通道之下应该隐藏着一个宝藏,但这个宝藏是不是与地底岩浆中那座水晶宫殿有关却不得而知了。
当然,方谨被困地下岩浆之中一年多,自然也不知道此时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