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富可敌国之异能 > 第五十五章 王超登场

第五十五章 王超登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索文成继续娓娓讲解道:这位印度人汉德拉奥当了官,别的本事没有,捞钱的本事那可谓是刮地三尺,他疯狂地搜刮着巴罗达人的财富。宝石和珠宝如瀑布一般哗哗流进他的藏宝库里,不仅苛捐杂税连绵不断,而且大街上所有的女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被抓进了这位的后宫里。这还不满足,而且他还下令让大臣们把自己近十年以来所收的贿赂统统上交国库,从他们——包括那些他根本没有怀疑他们会收受贿赂的大臣那里。

在他的宝库里就藏着这条巴罗达之心的项链,据说是用“沙阿克巴尔”钻石为主,串成了一串珍珠项链,送给了他最敬爱的妈妈,其中“沙阿克巴尔”是与举世闻名的那颗“南非之星”一样大小的钻石,不过名气没有后者大而已。

这位暴君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这个番邦的领导人位置,不过这位可不像他的父辈那样,反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古吉拉特邦的建设中去。他成立了印度史上第一所高中,开始对孩子进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了第一套国家图书馆系统。在宗教事务方面,他实行完全的自由主义。到了1939他过世之时,古吉拉特邦在他的带领之下已经真正地进入了20世纪,他的臣民们都对他的过世感到十分的悲痛。

他死后他的儿子普拉塔普辛哈继承了王位,真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位继承人是位绝对的享乐主义者,并且很有资格成为这一挥金如土庞大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人,比如在1948年的时候,他曾经在伦敦呆了六个星期,期间竟然花整整两百万英镑,按现在的物价水平折算。差不多有近五亿美金,后来印度独立后,他被推翻。据说其家族财产一夜之间就没了,其中就包括这条“巴罗达之心”的项链。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了这条项链。于是纷纷走上前掏出放大镜观看,见那颗钻石和珍珠,晶莹剔透,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片刻之后,大家坐回了原座位,王超刚刚也凑上前去看了看,没别的。即便是不买,就当是见识一下开开眼界。

“各位,这条项链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这次竞价的底价是800万美元。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价了”

虽然大家心里都认为价格不会低,但没想到一上来就报出了这么高的底价,下面有些了迟疑,不过随即一位西方人举牌道:

“850万”

“900万”

“这可是我们印度的国宝,我无论如何也要买回去。1000万”

……

最后以1200万美元成交,折合成人民币价格差不多有9000万,王超没想到今天起步就这么高,不仅对后面的交流会充满了期待。

这位鲍熙泰下去后,接着有上来一位西方人。上来用生硬的国语说道“各位,我叫汉森,是美国人,非常感谢鲍先生带来的项链,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幅画,法国19世纪初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约瑟夫-玛丽?维安的《贩卖孩子的商人》,大家请看,画中的人物、神情刻画细腻,清晰”

他刚说到这里,就被下面一位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汉森先生,如果我没猜错的画,这幅画应该是收藏在法国著名的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吧,您手里的这幅真伪性需要证明一下?”

“呵呵呵,这位先生问的好,我刚正要解释一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们谁最近去过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严格说是指的去年下半年以后”

下面鸦雀无声,面面相觑。

“嗯,抱歉,如果你们去年下半年去的话,我想你们是看不到这幅画的,因为这幅画丢失了”

他眼里闪出狡洁的眼神,“各位你们不用怀疑,这幅画不是我“拿”走的,而且我也没那本事,而是一位朋友托我代卖的,具体是谁,各位就不用知道了,只要知道这是朋友委托代卖就够了。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我宣布,这件名画的底价是4000万美元,欢迎各位踊跃竞价”

下面好一阵子冷场,有人小声窃窃私语,没别的,主要是担心这幅画的真伪以及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一旦被人追查起来,没办法解释这幅画的来历,可就麻烦了,难不成只能是偷偷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欣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

“我出4200万美元”下面一位三十多岁,神情倨傲的年轻人喊道,看这人的外貌,也是西方脸孔,不过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国家的人。

“我出4500万美元”王超身边的那位东道主孔韦伯眼睛一阵闪烁,随即像下定决心似的喊出了这个高价。

半天没人说话,一是价格有些高,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大家出于对这位东道主的尊敬。

“4700万”那位年轻人继续喊价。

“4800万”孔韦伯也跟着喊价。

“5000万”在这位年轻人喊出了这个高价后,孔韦伯不再跟价,最后以这个价格被这个年轻人收入囊中。

“恭喜,请在交流会结束后和我去台湾的汇丰银行保险柜取真品”这位汉森先生笑嘻嘻的对他说道。

“哦”大家这才恍然,原来他手里的这幅并非真迹啊,也是,这么一幅世界名画,尤其是来路值得商榷的画,应该不会随随便便带在身上,何况是委托的呢。

下台后紧接着上来一位华人面孔的,谁知上来一鞠躬才明白,原来是个倭国人,操着一口流利的国语说道:

“各位晚上好,我是来自倭国的藤木一郎,是九州岛藤木家族的人,我这里有一套我们倭国天皇丰臣秀吉曾经御用过的茶具,乃是我们倭国著名的制瓷大师有田佐佐木先生的贡奉,各位请看。这条茶具釉色清淡,造型优美,乃是不可多得的佳品。希望大家能喜欢,底价是…”他略一思量。“200万美元”

原本倭国是没有制瓷的,多是从中国进口,其次是从当时的高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进口,之后倭国逐渐模仿仿造,到了丰臣秀吉当政的幕府时代,也就是我国明朝末期。满族的崛起,国内兴起了连绵的战争,当时作为陶瓷之乡的景德镇实际上被迫熄火停炉,差不多整整十年没有烧瓷。

就在这个当口。倭国人烧瓷行业趁机崛起,不仅满足其国内的需要,而且还出口到荷兰等欧洲国家,成为陶瓷的后起之秀。

在当时倭国有三家制瓷家族,最大的就数有田佐佐木为代表的有田家族。主要烧制皇室、将军幕府用瓷;其次是以伊万里为代表的伊万家族,他们主要生产供各大寺庙、大中型家族使用的瓷器;位列第三的则是以柿右卫门为代表的柿右家族,主要生产各种平民用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